15828111947
当前位置:易跑通告  -  本地文章  -  电影

希区柯克的电影元素到底是什么?

2022-07-12 22:19:01

来源:闲人电影

浏览量:284

希区柯克到底是不是作者型导演,在好莱坞的争议比较大。

但是自从他电影中的艺术性被法国新浪潮中以特吕弗为主的那批人发现之后,关于希区柯克作者型导演的反对声浪小了下来。

判断某位导演是不是作者型导演有一个方法。

那就是一看到某部电影就知道是他的电影,这就是自身特有的电影元素影响了电影风格,从而让这种风格专属于这个导演。

如王家卫的抽帧、慢镜、落雨、独白,低沉情绪和定点pose,昆汀的话痨、恋足、配乐牛与恶趣味,贾樟柯的噪音、县城,边缘人物与迷茫困惑。

那么,作为世界级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电影元素又是什么?

希区柯克一生拍了50多部电影,《三十九级台阶》过后,他的电影元素逐渐确立,即台阶、阴影、麦高芬,炸弹理论、错误引导、十分钟反转。

麦高芬

1935年的《三十九级台阶》,希区柯克让麦格芬手法被世人熟知。

这头不存在的苏格兰狮子也成了希区柯克电影中必不可少的经典元素。

在《三十九级台阶》中,麦高芬是英国国家机密,但这个机密是什么,希区柯克并没有交代。

而是借助麦高芬推动剧情发展,让观众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男主能否证明自己的清白,机密是否会被“三十九级台阶”这个间谍组织带出国身上。

至于国家机密到底是什么,在乎的人并不多,所以片尾记忆先生说出机密时,没有带给观众多少震撼。

这就是希区柯克的目的所在。

靠着麦高芬吸引观众,由麦高芬展开一段精彩纷呈的追逐戏和爱情戏,再让观众逐渐忘记麦高芬,沉浸于过程,不看重结果,过瘾就够了。

这也是《三十九级台阶》的经典所在,尽管故事很简单,但革新了电影的叙事语言,还有早期环形结构叙事的影子。

炸弹理论

《夺魂索》希区柯克的第一部彩色电影,他将《阴谋破坏》中的炸弹理论再次上演。

箱子里的尸体怎么被发现,被谁发现,每一位角色的行为举止都让观众为真相是否被揭露提心吊胆。

在单一的空间里,希区柯克的场面调度,以及对电影的掌控能力太强了,仅凭台词、表情便能讲完一个精彩的悬疑故事,不落俗、不无聊。

不过,有时候对白太多会让人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起来,

但只有一个场景的电影,不靠台词讲故事又靠什么呢?希区柯克用镜头转换让观众的观影疲劳从台词转移到箱子上来。

他不断地强化箱子可能被发现的焦点,让观众的心悬着,担心箱子里的“炸弹”何时爆炸,这样就避免了台词过多导致的昏昏欲睡。

《夺魂索》是希区柯克的一次炫技,借着“谋杀艺术”来证明自己玩技巧也很溜。

不就是长镜头吗?给你整十个,不就是叙事方式吗?少一些反转也可以牵动人心,不就是麦高芬吗?一开始就告诉观众谋杀会不会被发现就是麦高芬。

但那又如何,开头的悬念保持到最后揭晓,照样会让观众惊奇。

因为希区柯克在影片即将结束前放了两个烟雾弹,一个是死者的帽子与是詹姆斯·斯图尔特的怀疑,一个是除凶手之外,所有人都离开现场回了家。

这样一来,剧情发展就有了无限可能,可希区柯克却不止有此,他让斯图尔特返回现场,揭穿凶手的谋杀,又让凶手拿上了枪,欲制造出另一个结局。

短短几分钟,多次悬念丛生,就算最后发现尸体的桥段很老套也无所谓。

因为这时观众早已被前面的精彩所折服了,后面庸俗一点也可以接受,希区柯克确实很会引导观众。

台阶

希区柯克在台阶营造悬念的运用上有两部代表之作,《爱德华大夫》和《美人计》。

《爱德华大夫》中希区柯克用梦来解析,用精神分析法来破案的手法很超前,但该片最引人注目的不是达利的画而是电影中的台阶。

达利超现实主义的风格不是一般人可以模仿的。但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台阶却是可以效仿的。

片中英格丽·褒曼几次走上台阶进入院长的办公室,但每次的给观众带来的观感都不一样。

一开始是对爱德华大夫的爱慕,镜头语言表现的是心理的纠结与胆怯,后面是解救爱人,揭露默奇森医生的罪恶,镜头语言是试探和担忧。

这两种不同的情绪,希区柯克都是通过对台阶的拍摄来完成的,角色走上台阶的脚步,镜头对准的焦点不同,氛围则不同。

在《美人计》中,希区柯克的电影元素在这里都有。

可是,当希区柯克把为悬疑服务的突然爱情拍成长片爱情后,也免不了琼瑶式狗血。

即使加入了谍战戏份,但除了标志性的室内台阶元素之外,《美人计》依旧乏善可陈,没有一点新意。

也许是看多了此类剧情,《美人计》的故事并不能让人入迷与震撼。

但抛开年代背景看电影本就是不公平的,《美人计》在1946年应该是惊喜的。

加里·格兰特与英格丽·褒曼的帅哥美女组合,搭配希区柯克这样的大导演,以及二战刚结束后的主旋律题材,标准的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电影。

只是有些电影终究是逃不过时间的侵蚀的,《美人计》便是如此,将其拎出来单纯为了扩充希区柯克的电影元素。

阴影、错误引导、十分钟反转

《火车怪客》中交换谋杀的设计太经典。

帮助对方杀掉对方厌恶的那个人,双方互无杀人动机,且都有不在场的证据。

类似于无差别杀人,让调查无从下手,这个创意一出来,《火车怪客》就成功了一半。

影片另一半成功的因素在于对希区柯克电影元素的经典再现。

首先是阴影,片中布鲁诺跟随凯亨的原配到游乐场,前后脚坐游船经过隧道时,演员在屏幕上消失了,只在隧道墙上留下几个影子。

影子相互交织在一起,布鲁诺的影子覆盖了其他人的影子,再伴随凯亨原配的一声尖叫,让观众误以为布鲁诺已经得手。

但真人未出现前,观众又在怀疑不论诺是否真的得手,这种拍摄手法很高级,既增加了电影的悬念,又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一石二鸟。

其次是错误引导。

凯亨的网球赛与布鲁诺重返游乐场嫁祸凯亨这两条线同时进行。

凯亨着急结束比赛去阻止布鲁诺的疯狂举动,布鲁诺为逼凯亨就犯也急忙赶往游乐场。

可就在这时,事情急转直下。

凯亨直落两盘拿下赛点,比赛却在第三盘变得焦灼,布鲁诺顺利到达游乐场所在小镇,打火机却被路人不慎碰到掉进了下水道。

两人同时陷入了险境,观众此刻心里的猜测是,要么凯亨来不及赶到游乐场,布鲁诺嫁祸成功,要么布鲁诺捡不回打火机,凯亨侥幸脱险。

但希区柯克怎么会顺着观众的想法编排剧本。

他让凯亨拿下了比赛,有时间赶过去,也让布鲁诺捡回了打火机,来到了游乐场。

如此一来,希区柯克完全戏耍了观众,还让观众再次为剧情走向而纠结,这就是大师的功底。

最后是片尾十分钟。

《火车怪客》临近结束这十分钟包含了多重反转。

直到最后一分钟,希区柯克还不忘记反转,观影过程又抓人又过瘾,也难怪《火车怪客》被后来者频频效仿。

也许《火车怪客》不如《迷魂记》《惊魂记》经典,但绝对是类型片的标准范例。

好的创意+好的剧作结构+好的悬疑铺陈方式=成功的悬疑片,希区柯克早在1951年就把答案告诉所有导演了。

15828111947
  • Q Q: 755277197
  • 微信: wendawen520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易跑通告”版权所有  |  ICP证:蜀ICP备15006691号-96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4.1)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