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8111947
当前位置:易跑通告  -  本地文章  -  资讯

背着音乐去“赶集”——大凉山流淌文艺之声

2021-09-12 10:21:57

来源:新华社成都

浏览量:149

初秋的夜晚,四川大剧院小剧场,伴随着苍凉的咬笛、低沉的口弦和磅礴的鼓点,一位“毕摩”(彝族重要仪式主持者)摇动手中的铜铃,开始一阵吟诵。

这是音乐会《时间的声音》的开场,独特的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某个大凉山的山谷之中。

当彩色灯光打亮,彝族音乐人莫西子诗和乐队出现在舞台中央。当天,他们与四位来自大凉山的非遗传承人同台献艺,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音乐会座无虚席。一曲终了,观众席中掌声欢呼声不断。

“北漂多年,最能打动我的依然是故乡的声音。”这一次,莫西子诗是为了家乡凉山而歌,他说,“如今,一些古老的歌谣正在消失,愿意学习传统乐器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只有带着生命的律动活在当下,融入今天的生活,‘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

连日来,从歌剧《听见索玛》《彝红》,到交响音乐会《温暖的群山》,再到充满浓郁民族气息的《时间的声音》《赶集》,一系列来自大凉山的文艺作品在成都密集上演。加上合成器、效果器后的咬笛、月琴音色更加饱满,与现代元素相遇,一支单调的口弦也能弹拨出千军万马之势。

9月7日,在音乐会《赶集》的舞台上,一群歌者唱起十多首鲜为人知的山歌,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有对家谱的吟诵,有对思念的抒发,也有劳动时的放歌,虽然都是彝语,传递出的情绪却让听者热泪盈眶。

《赶集》艺术总监、彝族音乐人瓦其依合告诉记者,为了搜集这些山歌,他和创作团队跑遍了美姑、昭觉、布拖、普格、雷波等地。“这场音乐会就像它的名字,是一趟背着音乐‘赶集’的旅程。”

20多年前,瓦其依合离开家乡追寻音乐梦想,如今回归故里,他期待从曾经被遗忘的声音中汲取创作的营养,也为民间艺人提供一个走出大山的可能。

就在《赶集》博得观众经久不息掌声的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凉山州交响乐团带来的《温暖的群山》音乐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一曲终了,观众席上掌声雷动,有乐手轻轻擦拭眼角的泪水。乐团指挥唐青石在返场前,控制不住声音颤抖,轻声讲起这个大山里的交响乐团的故事。

2013年,曾担任过四川交响乐团团长的唐青石离开生活了30多年的成都,来到西昌,成为交响乐“处女地”上的拓荒者。8年来,凉山州交响乐团在他的带领下,为当地父老乡亲带去了600多场惠民音乐会,也为凉山培养了一大批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和忠实观众。

“万万想不到,这片土地原来这么文艺,各种文化如此多元!”走出音乐厅,一位观众发出感叹。

“大凉山其实有许多面。一面是峰峦重叠、沟壑纵横,一面是少数民族文化灿若星河,土地上流淌着音乐和诗歌。”凉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康说。

近年来,凉山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文化事业也朝气蓬勃。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等高水平文化活动更是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前所未有的文艺气息。

15828111947
  • Q Q: 755277197
  • 微信: wendawen520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易跑通告”版权所有  |  ICP证:蜀ICP备15006691号-96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4.1)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